保险业风险减量服务步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新阶段
日期: 2025-02-02 作者: 行业资讯
给风险“做减法”,给保障“做加法”……近年来,我国保险业更突出“防重于赔”理念,从传统的经济补偿转变为主动介入社会风险全流程管理,大力开展风险减量服务。
尤其是进入2024年以来,保险业风险减量服务进入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,各大保险机构持续创新风险减量服务的内容和形式,不断推动科学技术创新与风险减量服务紧密结合,使得风险减量服务的实践越来越丰富,更加有效地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。
今年以来,保险业持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,“防重于赔”的理念不断深化。2024年9月,国务院在《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水平发展的若干意见》中要求,健全保险应急服务机制,改进风险减量服务,支持防灾减灾救灾。12月,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《关于强监管防风险促改革推动财险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》中提出,鼓励财险公司运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卫星遥感等技术,开展风险减量服务。
风险减量服务作为财险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,对于提高社会抗风险能力、降低社会风险成本具有非消极作用。根据国际保险机构经验数据,如果在防灾减灾方面投入1元,就能够大大减少6元的赔付。可见,风险管理模式创新是保险业走重效益、重品质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。
随着风险减量内容的持续创新以及服务范围的不断拓展,无论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、食品安全责任保险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责任保险中,还是在车险、农险、企财险、家财险、工程险、货运险等各类财产保险业务中,均能看到风险减量服务的存在。
以农险为例,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《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蓝皮书(2024)》,2023年,保险业在农业领域继续扩展风险减量服务内容和服务范围,在农业领域共投入防灾减损资金14.8亿元,相较2022年增加122.48%。
再以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宁波的新一轮公共巨灾保险项目为例,今年该项目防灾防损费的比例从5%提升至10%。以3280万元的保费进行计算,保险公司一定要将328万元投入风险减量工作当中。这样的调整,旨在从整体上对防灾减灾救灾全链条工作进行优化。
根据应急管理部有关数据,2024年前三季度,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232亿元。面对重大自然灾害风险,做好风险减量服务日渐成为中国应对巨灾风险的突破口。在业内专家看来,比灾后赔付更有价值的是,将风险关口前移,探索风险减量,以有效规避和减少灾害造成的人身、财产损失。
今年以来,我国部分省份出现较为极端的天气事件,风险减量工作成效已在多个地区初步显现。
例如,在今年9月应对“摩羯”台风工作中,广东保险业累计发送台风预警信息257.21万条,开展现场摸排走访1139家次,发现风险隐患295处,累计投入服务人员3579人次、查勘救援车辆3108辆次、无人机312架次。在应对“摩羯”台风期间,转移、劝离危险地区车辆2298台,减少损失近320万元。
在今年6月长沙暴雨期间,湖南保险气象灾害风控服务平台共计发布长沙地区暴雨风险预警373次、暴雨临灾告警5224次、水淹警报129次,自动触发应急调度任务2050条。人保财险湖南分公司提醒和协助客户转移车辆430台,产生气象灾害风险减量成效约1200万元。
此外,在巨灾保险的产品设计方面,风险减量也得到进一步探索。例如,今年2月,全国首单全灾种、广覆盖、长周期综合巨灾保险在河北落地,为全省2635万户7400多万群众提供风险保障。政府每年投入2亿元财政资金,全省居民能获得20亿元的风险保障,财政资金放大效果非常明显。而且,每年从保费中支出不低于总保费2%的资金用于防灾减损,如连续三年不出险,则将防灾减损费用支出提高至不低于总保费的3%,实现从被动型灾后应急到主动型风险预防的转变。
开展风险减量服务已成为保险业推动转型变革、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共识和方向。今年以来,各大险企纷纷通过普遍的应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卫星遥感、物联网等先进的技术,积极探索风险减量服务的新模式,为经济社会安全发展保驾护航。
例如,中国人保已将风险减量服务贯穿于风险识别、风险评估、保中服务、临灾和灾后服务四个阶段16个环节,实现价值链全覆盖。近期,又发布了在地震巨灾量化模型、巨灾风险减量服务、巨灾保险产品体系、再保端巨灾风险可视化管理方面的4项创新成果。其中,PICC中国地震巨灾模型是首个由中国财产保险公司自主研发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、符合中国国情的地震巨灾模型,在多个保险经营环节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;“巨灾安澜”风险减量服务平台可贯穿客户保单全生命周期,对自然灾害风险进行相对有效识别、分析、模拟、预警以及损失评估,助力打造“以防为主、防赔结合”的巨灾保险风险管理服务体系。
中国平安重点加大科技风险减量的投入和应用,自主搭建了自然灾害平台——“鹰眼系统DRS2.0”,覆盖暴雨、台风、雪灾、干旱等十余种自然灾害模型,打造了灾害预警、风险筛选等重要功能。截至2024年11月,在自然灾害方面,该平台预警台风、暴雨等重大灾害39.9万场,发出预警信息99.8亿次,覆盖6657万个人及企业客户。
再以中华财险为例,在做好大灾理赔的同时,也在深入探索“保险+风险减量服务+科技”新商业模式。持续强化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卫星遥感等前沿科技在风险减量服务中的运用,探索建立“保险+风险减量服务”平台,构建数字化风险管理体系和保险新生态圈。据了解,2023年至2024年6月,中华财险在防灾减损领域投入资金超2亿元,投入防灾减灾专人共计3.8万人次,推送灾害预警信息1820.4万条,排查企业客户风险2万余次,总体预估减灾减损金额超过4.1亿元。